灣區矽谷賣房關鍵之2

矽谷賣房關鍵

追蹤臉書專頁,即時更新房地產動態與知識。

一、裝修 (Remodel & Repair)

實務上就是裝修的資金要分配到那些裝修項目,才能換得買方更多的加價。

這關鍵在於兩個部分,其一是房屋整體風格營造:哪些裝修可以很快獲取買方注意力並沉浸其中?其實就是Cosmetic,常見的大項目有油漆、地板、廚房、廁所、前後院等等,小項目有燈具、室內門和大門、Molding/Baseboard(有時候相對不重要)、信箱、門牌、門鎖門把。而哪些是投資報酬率較低的裝修呢?比方說地下室和車庫內部、太陽能板、Jacuzzi 和游泳池。

上述選擇也不是非黑即白,比方說車庫內部如果有破損、破洞,由於修繕成本不高則也要考慮;如果室內牆面已經是現在買方喜歡的顏色,或是沒有脫離中性色,那麼也可以考慮不用全漆,小修小補就好,這牽涉到等等要說的第二件事:預算。

其二是不尋常項目的修繕或釋疑,比方說如果地基有很大的裂縫,房屋報告建議要找 Foundation Specialist 釋疑,像這種會讓買方卻步的項目,也要優先處理。(現在感覺不出來是因為市場太熱,但話說回來,像這樣的房屋,屋主如果有預先釋疑,買方競爭都會比未釋疑來得激烈許多)

手上有1萬塊、3萬塊、10萬塊裝修預算,那麼在裝修的選擇上會截然不同:1萬塊能做的不多,而你可能無法選擇處理大項目諸如油漆、地板、廚房、廁所、前後院,或是修繕報告中的問題,僅能部份處理;3萬塊可以從油漆、新地板、某種程度上的廁所和前後院整理或種植草皮中選擇幾項,但可能沒辦法做太多廚房項目;10萬塊就可以包含上述項目並增加至全廁所和部分廚房。

注意這些都只是大概,詳細要按照房屋的狀況評估。

首先,為什麼花費時間是重要的?思考機會成本和市場狀況:房屋身為資產,如果閒置的話就是浪費(我的客家人精神又來了),閒置越久就越浪費;再來有時候賣房為了趕上市場的熱度,不得不妥協。

花費時間又分申請 Permit 時間和工程時間,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目前灣區申請 Permit 之耗時,所以為了趕上賣房熱度,很多人都只做不需要 Permit 的項目;再來如果不考慮申請 Permit,就是工程時間。以剛剛1萬、3萬、10萬的例子來說,工程時間7~30天都有可能,給大家參考。

二、Staging

Staging可從換位思考的角度說明,你可以回想當初在看房的時候,無論是還在網路上篩選的階段,或是到了現場看房,有做Staging的房屋,相較於沒有做Staging的房屋,是否更吸引你?以及,等到Final Walk Through的時候,多半Staging 都已經撤除了,你是不是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— 原來房屋只是這樣。

數據上沒辦法用兩棟相同的房屋,以有無Staging作為變因來比較。不過依照全國地產協會的統計,32% 的 Agents 相信有Staging的房屋,較沒有Staging的房屋成交價高出1~5%;21% 的Agents 相信有Staging的房屋,較沒有Staging的房屋成交價高出6~10%;更早年的全國資料顯示,有做 Staging 的房屋,比沒有做 Staging 的房屋,成交價高出6%。

而我和多個Agent的討論及半經驗結論,在灣區大概會提升2~4%的成交價,注意這只是經驗累積的感覺,沒有辦法證實。不過保守地說 Staging的費用大概是灣區房屋成交價的0.2%~0.5%,即便無法提升2~4%的成交價,也不會損害房價,底線幾乎是不賺不賠,那麼期望值就是穩賺不賠。

實務上,即便屋主住在房屋裡面,也還是可以做Staging,而一般來說,Stager可以一天之內就完成陳設擺飾,但如果是一個3000 sqft 的房屋可能就要2~3天了。

三、專業拍照

專業拍照的重要性來自於我們目前的看房模式:幾乎都是先在網路上篩選房屋,再決定要不要前往實地看房,也就是說,好的照片可以增加初期潛在買方的數量;反過來說,品質較差的照片也會打消買方實地訪屋的意願。

這部分可以參考Funnel的概念。

延伸閱讀:灣區矽谷賣房系列—你得有漏斗(Funnel)的概念,知道怎麼應用,成交價才會更高

專業拍照的成本相較於前述裝修和Staging而言非常低,依據選擇項目的不同大約落在$200~$500之間。

 後記

最後來談談去個人化(Depersonalize)這個概念:如果賣房目的是成交價,那麼前提就是營造Multiple Offer,為了營造Multiple Offer,你的房屋得要越多人喜歡越好。在這個條件之下,房屋所呈現的風格就要儘量貼近多數買家的喜好,而非你本人的喜好。

實務上以賣方的角度而言,房屋的去個人化多半會遭遇三個問題。

首先,什麼是多數買家的喜好。憑什麼你Agent說了算?很抱歉我也沒有很好的答案,因為這並不是純然科學或精確統計,而是就近並時常觀察市場才會有的半經驗法則,並且它是會變動的,比方說3~5年前流行的灰色地板,現在很多買家看到就覺得膩;5~10年前的米色或中性色調的內外牆油漆,現在也被深灰和淺灰取代;更早期幾十年前的每一個有獨自功能空間要用牆面隔開的設計,早就被Open Space所取代,至今仍沒有回頭的跡象。

關於這方面,存在和Agent之間的信任問題,我大概是運氣好,至今遇到的賣家都願意相信我的判斷,我也只能以後遭遇到困難情況再跟大家報告了。

再來則是心理上的調適,修改或調整風格是否意味對原先品味的貶損,這部分當然 Agent 怎麼說話也很重要,不過,我舉個例子,我曾經去過一個走龐克風格的設計師家裡:黑色的牆面、黑色的大理石地板和檯面、帶刺的吊燈、黑色的地毯….嗯,我放棄說服他。

我同樣運氣很好,沒有遭遇賣家客戶爭執。

最後,假設你同意 Agent 的風格判斷,心裡也覺得舒坦,那麼最實際的,就是調整風格的預算如何分配,白話就是Remodel的錢要怎麼花在刀口上了。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02177478

Hi, I’m Chiuho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